对于每一个时代在战场上奋战的人来说,建功立业、封妻荫子都是人生最大的理想。诚然,由古至今,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他们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只为在千军万马中博取战功和荣誉。
1949年风云突变,阴霾过后新中国从此站起来了,在这一历史性时刻,除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的中国军民为此而兴高采烈,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根据军功和能力对相关指战员进行褒奖。
1955年这一工作基本结束,在一连串名字之中,毛主席进行了仔细校对和审核,绝大多数人获得了应有的奖励,不过,有一个人却被主席除名,只将其授予了中将头衔,这是为何?并非中央的同志工作疏忽,而是这其中另有一段故事。
这名被毛主席剥夺了“上将”头衔而仅仅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人叫做王建安,王建安作为新中国初期为国为党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怎么会被区别对待呢?毛主席又怎么会突然将他一人移除出大将军衔名单呢?其实,这和王建安本人的早期经历以及后天秉性有关。
王建安于1908年出生于湖北,和那个时代许许多多老百姓一样,王建安出生在一户贫苦人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条件的落后并没有让王建安对未来失去希望,反而激励了他去改变这一切,小时候的王建安非常听话懂事,明知父母养家糊口不容易,王建安很早就给当地的地主打短工。
此外,在闲暇之余,王建安总是喜欢一个人躲起来偷偷读书写字,文化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也对王建安之后的人生产生了关键作用。
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爆发后,不甘心一辈子被地主土豪欺压的他,率先带领民众冲进当年地主家,并将其的财富悉数分给了广大穷苦老百姓,这件事很快轰动了附近的十里八乡,王建安从此成为家乡小有名气的人物。
不过,散兵游勇的生活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王建安也知道依靠这样的小打小闹难以真正出人头地,想要在这个混乱的年代生存并建立一番事业,就必须走出穷乡僻壤,去大城市搏一搏。
说走就走!怀着无限期待的他,很快出发前往武汉,1924年,在武汉初来乍到的王建安加入了大军阀吴佩孚的军队,上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大地上拥有强权的军阀不在少数,吴佩孚作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在鱼肉百姓这一方面与其他军阀比起来简直有过之而不及。
在吴佩孚军队中,郁郁不得志的王建安逐渐看清楚了吴佩孚和军阀们的真面目,于是,王建安毅然决然离开了吴佩孚,去往他处寻求机会。
离开吴佩孚的王建安去了哪里呢?原本以为自己军旅生涯就此草草结束,然而,老家却传来了共产党人正在秘密组建农民协会赤卫队的消息。听此消息,欣喜若狂的王建安于1927年正式回到老家,加入了共产党。
两个月后,王建安就接到了上级组织给予他的第一个任务:加入并协助黄安、麻城两地的农民赤卫队起义,王建安在战斗中展现出了无穷的勇气,他率先冲上黄安城楼打垮了敌军。
在此之后的数年时间里,王建安一直跟随大部队转战湖北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一直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之后,由于革命局势急转直下,如何保证部队主力安全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长征开始之后,已经官至营长的他,带领人马与从中央苏区突围而出的主力汇合一起,开始了传奇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部队到达陕北后,获得了短暂休息时间的王建安终于能够安安静静读书。不过,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王建安再次投入到紧张而危险的战斗之中,只不过,这一次他的对手由国民党反动派换成了日本人。
从1936年到1939年,三年时间里,王建安始终活跃在山东前线,他的到来,给予了日寇以沉重打击。毫不夸张地说,王建安不愧是军事人才,在山东作战期间,面对敌我巨大的兵力差距和后勤补给,总是能够化险为夷,将部队一次又一次从悬崖边上拯救回来。
抗日战争结束后,王建安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继续留在熟悉的山东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战,就是在这个时候,王建安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1947年,中央派遣许世友来到山东与王建安搭档。这一人事调动颇为令人寻味,以许世友当时的名气,去一个战区担任司令完全不在话下,可是,上峰却将他纳入王建安的统制。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原来,许世友和王建安很早之前就认识,两人和张国焘关系甚至还很不错,张国焘在红军中因“左”的问题而失势后,只有许世友一人帮其说话而已,王建安虽然和许世友私底下交情不错,但是,在原则和领导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后来,许世友甚至滋生了脱离建制出去打游击的计划,王建安当然也是知道此事的,不过,王建安并没有响应许世友反,而是将他的想法通报给了上级部门。
就这样,许世友获得了应有的处罚,从此之后,二人算是结下了梁子。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许多年,可回想起来,难免让许世友心里对王建安产生怨恨之情。这次两人再次出现在山东,对于当地的解放军来说绝对不算是一个好消息。将帅失和,势必会影响到部队战斗力。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两人一见面便紧紧相拥,相逢一笑泯恩仇,两人就此摈弃杂念,为了共同的目标通力合作。
在两人的猛攻下,山东全境很快被解放。之后,王建安在渡江战役和解放杭州的作战任务中多有登场,且立功无数。
在王建安和许许多多受苦受难的军民努力下,1949年,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王建安很高兴自己能够活着看到这一天的到来,不过,当时他并不知道,他的军绿生涯还将继续。这一次,他的对手换成了居心叵测的美国人。
1952年,由于朝鲜半岛局势严峻,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参战给新中国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在毛主席一声令下,百万大军跨过鸭绿江,去了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作战,而王建安则是这百万志愿军中的一员,可惜的是,王建安并没有全程参与抗美援朝的战斗。
1954年,在朝鲜半岛坚持了两年的王建安,因病回国休养,这一离去,意味着他将无法在前线感受到胜利的到来。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1955年应广大军民要求,党中央开始根据军功评定奖励,王建安也被提名。
王建安快言快语、耿直鲁莽的性格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在毛主席看来,王建安作为司令员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最终,毛主席将其授予“中将”军衔而非之前拟定名单上的“大将”,对于原因,毛主席也曾单独注明:骄傲自满,授中将为宜。
显然,这件事换谁都会心生不满,但王建安经过多年战斗,早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年轻气盛、乖张顽劣的自己,他选择了平静接受这一切,毕竟对他来说,把祖国建设好远远比所谓的军衔荣誉要重要的多。
虽然毛主席的裁决多少让人对王建安打抱不平,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年之后,通过再一次评选和考察,最终,党中央决定为王建安单独授予上将军衔,王建安获得了迟来的荣誉,这一切都是他应得的,是对他多年战斗生涯最好的肯定和褒奖。
相反,王建安本人对此却没有透露出太多的欣喜之情。在他看来,国家虽然从战火中重新站起来,作为军人他已经完成了既定任务,现在,他将投身于祖国的发展事业,继续在其他岗位上奉献力量。
1979年,王建安跟随中央顾问团前往云南进行访问指导,此事早有人提前知会了云南政府人员,后者大摆宴席欢迎中央军事顾问到来,结果却遭到王建安带头反对,王建安认为,不能因为军事顾问团而搞特殊对待,他主张一切从简,所有人均不得脱离群体活动,也不能私自接受地方官员的好处。王建安在云南的所作所为为他赢得了好评,人们更加崇拜这个曾经被毛主席误解的老将。
1980年,德高望重、带着无数荣耀的王建安在北京因病去世,王建安的离世,对于祖国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他的一生都在为民族解放事业而斗争,年轻时,在湖北地区与敌人周旋,初步奠定了他的军事基础,后又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多有建树,最后,在朝鲜半岛功成身退,虽然没能在前线看到战争胜利结束,但是,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历练后,王建安早已不再是毛主席眼里那个狂妄自大、心高气傲的年轻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