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占领过大陈岛,但是由一些土著的武装部队击退了日军,收复了大陈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我国经历了从1945年到1950年长达四年的解放战争,国民党从大陆被击败,逃亡台北,掌握着包括大陈岛在内的众多岛屿。
建国初期,大陈岛成为了国民党的主要据点,与此同时大陈岛的居民人数激增,岛上人口达到三万之多。
台湾当局的领导人蒋经国,蒋介石等经常进出大陈岛,进行军事指导。
大陈岛成为了国民党主要的据点,国民党在这里培养军队,部署战队,设立驻边部队。
因为大陈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国民党在大陈岛进行了硬件设备的修建,兴建了医院以及学校,医疗以及教育成果也比较突出。
1951年,大陈岛的第一所中学中正中学正式成立,1953年岛上的第一所卫生所成立。一方面他们将这里当作自己的领地,修建公路,建造房屋,另一方面他们在这里培养军队。
他们在这里扎根,在这里准备着他们的东山再起的计划,只是事情和他们预料的不太一样,还没等他们的计谋得逞,中共解放军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成为“弃岛”
1955年一月,中共解放军攻破了一江山岛,一江山岛是大陈岛的外部屏障,攻破一江山岛那就意味着解放军攻破大陈岛指日可待。
1955年一月十八日,国民党的领导人蒋介石听从了美国人的建议,从大陈岛仓皇出逃,此外他们还制订了著名的“金刚计划”。
1955年1月26日,伪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沈之岳发布"陈新字第2174号布告"。布告的内容大致是说愿意跟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的群众,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名,方便政府为他们安排交通工具。
1月30日,国民党军队总政治部主任蒋经国抵达大陈岛,这次的"金刚计划"是由他进行指挥的。
2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安排美国第七舰队以及其余部门的人们协助国民党撤退至台湾,以及还要带走愿意离开的岛上居民。
他们动用武力强行带走大陈岛上1.8万余居民去台湾,而在逃跑之前他们还在岛上埋了很多的地雷,炸毁了岛上的很多建筑,一个个渔船也被嫌烦炸毁。
国民党曾经在这里修建的很多硬件设施也被他们亲手毁掉,他们不想自己的“劳动成果”为他人所享,带走了所有可以带走的东西,包括岛上的居民,留下的他们带不走的都被地雷炸成了灰烬。
等到解放军到达岛上的时候,岛上一片荒芜,随处可见的废墟,伴随着昏暗天空的是滚滚的浓烟,岛上只留下一个年事已高的老太太。
老太太看着满目疮痍的景象显得十分落寞,从前这里是3万余人赖以生存的家乡,那个时候这里充满了烟火气息,而现在这剩下被炸毁后不堪入目的破败之景。这里也终于成为一座“弃岛”。
1955年2月的香港《工商日报》发布新闻称,被劫持至台湾的大陈居民有超过一百人都是年过古稀的老者,而这次的撤退让很多大陈居民流离失所。他们失去了和亲人的联络,那段时间去有关部门登记与亲人走散的人就高达五百余人。
柳暗花明
解放军进入大陈岛之后开始,立即开始了修复工作。
1956年1月,当时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向温州青年发出“组成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的号召。这一号召一经发出,就得到了很好的响应,很多青年踊跃报名,想要成为垦荒队的一员。
1956年1月31日,首批垦荒青年登上了岛,他们是一个由277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他们都是14岁到22岁的青少年。他们抵达岛上之后立即开始了修复工作,讨论岛上的重建以及未来规划。
1957年担任垦荒队副队长郭寿江被安排专门负责登上岛的青年同志的吃穿住行,以及其他生活琐事。
首批垦荒队的队员有的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劳动,他们有的甚至分不清小麦与野草。
可是他们没有放弃,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他们都成为了专家,第一年垦荒队员收获了2.5万多公斤绿色蔬菜,1000多公斤的花生和番薯等农作物。
1955年2月11日,中共浙江省省委下达指示,中共温州的地委设立了大陈区的人民政府以及工作委员会。下面还设有办公室、组织科、宣传科等工作机构。大陈岛的建设逐步走向正轨,这里的人民也终于重新开始了有序的生活。
1956年,垦荒队的同志们经历了一次大的考验,岛上经历了一次强台风,岛上的很多住房被毁,垦荒人员辛辛苦苦种植的农作物也在台风的肆虐下,一夜之间归于虚无。
这次的打击对于垦荒队的同志们带来了不少的打击,天灾的到来让他们之前的很多努力一下子被归于零。但是,他们一想到初登岛上的情景他们就选择坚持下去,他们已经做了这么多努力,怎么会轻易地向台风低头。
到1960年青年志愿者的队伍已经达到了467名。
胡耀邦也成为了大陈岛重建的大功臣,2013年一月,为了让大陈岛的人民记住这位大功臣,人们在当上铸造了一尊胡耀邦的铜像,而后来这里也成为了人口最密集的岛屿。
大陈岛垦荒纪念碑正是为了纪念那段艰苦创业的垦荒岁月,纪念碑高18米,由张爱萍将军题词,在这里我们仿佛可以看见那些青年在一片荒地上开垦,仿佛可以一眼万年,这片土地从浓烟四起的废墟变成现在的繁荣景象。
在开荒队的努力下,海岛的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荒地废墟以及成为昨日,如今放眼望去,都是茂密的树林,从前12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稀疏的几千棵树,而现在岛上的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国家也十分重视这里的建设,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这里的建设。兴建了平坦宽敞的环岛公路,以及兴建了五座水库。还有建造了客运码头,码头上的设备非常齐全,来来往往的船只,这里热闹非凡。每年都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想要一睹岛上的美丽风景。
岛上的居民也会时不时地乘船出岛,将自己前一天所捕的鱼拿到岛外去贩卖。
大陈岛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鱼类资源非常丰富。这里的很多居民都以捕鱼为生。岛上的居民的生活节奏很慢。大陈岛岛礁四周栖息着众多的石斑鱼、黑鲷、梭子蟹、七星鳗、虎头鱼等享誉海内外的鱼类生物种群,这里是浙江省第二大渔场。
其中浪通门养殖基地是浙江省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主要的养殖鱼类有大黄鱼、鲈鱼、真鲷等。大黄鱼是大宗的经济鱼类,80年代因为人们的过度捕捞,几乎已经见不到这种鱼的足迹。
后来,人们看中大陈岛的优良的生态环境,决定在这里养殖大黄鱼,这一决定也为大陈岛带来了商机。
不仅大黄鱼在这里的养殖十分顺利,养殖的鱼类与野生的大黄鱼的口感十分接近,而且很多游客为了体验大黄鱼的风味会专门来到岛上。
经过了一批一批开垦志愿队长达四十年的努力下,大陈岛终于又恢复了烟火气息。如今的大陈岛是省级的森林公园,是很多人心里的旅游胜地。美丽富饶的土地,勤劳勇敢的居民,大陈岛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风韵。
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经历过的历史沧桑也都可以体现在这座岛上,仿佛是一位经历过战争的春芽,现在又重现生机。
大陈岛的这些改变离不开垦荒队员的努力,离不开像胡耀邦这样的领导的努力。
他们的垦荒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对于万物我们还有很多领域值得探究,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同样有很多像大陈岛这样的地方原本是一座“荒岛”的地方值得去开垦,需要我们去付出努力用我们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富饶的景象。
一片土地从贫瘠到繁荣,这样的转变绝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努力可以完成的事,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人辛苦努力下的成果。
时至今日也有很多的驻边人员,很多坚守在贫瘠土地上的人员,他们将他们的时间与精力奉献给祖国的土地,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看见越来越多的植被茂密,土地富饶的景象。我们应该谢谢他们为我们建造了这么美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曾昭茂.台州乱弹《我的大陈岛》[J].戏剧文学,2021(07):137.
[2] 朱七七.大陈岛 边垦荒边扫雷是怎样的体验?[J].旅游世界,2021(0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