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聂荣臻、恽代英等人的领导下,南昌起义爆发。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因为有很多国民党左派将领领导的部队参与南昌起义,所以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
由贺龙任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
下辖第11军,第20军,第9军。
第11军由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蔡廷锴任副军长,陈公培任政治部主任(第11军下辖第10师,24师、第25师,师长分别是蔡廷锴、叶挺、周士第)。
第20军由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陈浴新任参谋长(第20军下辖第1师,第2师,师长分别是贺锦斋、秦光远)。
第9军由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第9军下辖军官教导团,团长朱德)。
请注意,此时南昌起义部队和蒋介石、汪精卫部队番号是一样的,都是国民革命军。
直到这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的秋收起义,将起义部队番号改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起义部队总指挥,毛泽东任前委书记,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钟文璋任参谋长)。
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同年11月13日,潘忠汝、戴克敏、吴光浩等人领导发动了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
在起义军攻克黄安县城后,县城有名的书法家吴兰陔先生(董必武表叔)即兴挥毫写下了一副对联:
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
光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这副对联首次将我党领导的武装军队称之为“红军”。
加上苏联部队也称为红军,因此“红军”这个名称为广大将士所接受。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广州起义部队打出的旗号就是工农红军。
红军之名由此而来。
1928年5月25日,中央颁布《军事工作大纲》,大纲明确规定:
“割据区内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命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这个大纲颁布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
1930年,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依旧简称红军。在红军的历史上,拥有军级番号的红军总共有70支。
由于当时红军部队发展形势变幻无常,中央军委对各军的序列和番号没有做统一规定,各根据地之间联系不畅等种种原因,各地工农红军番号设置重复现象非常普遍。
70支红军共有从红1军到红35军35个番号。
那些70支军级红军首任军长都由哪些人担任呢?
一、红1军:
红军历史上有两支红1军,第一支是1930年4月鄂豫皖边区组建的红1军。
军长许继慎1931年11月牺牲,年仅30岁,后入选36位军事家之一。
第二支是1935年7月,由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改编的红1军。
军长林彪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帅军衔,后入选36位军事家。
二、红2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2军,1930年7月,湘西红4军和鄂西红6军合编为红2军。
军长贺龙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帅军衔,后入选36位军事家。
三、红3军: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3军,第一支是1930年7月,赣西南红6军改为红3军,军长黄公略。
军长黄公略1931年9月15日壮烈牺牲,年仅33岁,后入选36位军事家。
第二支是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的湘鄂西红3军,军长贺龙。
第三支是1935年7月,红三军团改编的红3军。
军长彭德怀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帅军衔,后入选36位军事家。
四、红4军: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4军,第一支是1928年4月,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余部在井冈山会师组成的红4军。
军长朱德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帅军衔,后入选36位军事家。
第二支是1928年7月,由贺龙在湘西组建的红4军,军长贺龙。
第三支是1931年红1军和红15军会师后组成的红4军,军长旷继勋。
军长旷继勋1933年牺牲,年仅38岁。
五、红5军: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5军,第一支是1928年7月平江起义部队改编的红5军,军长彭德怀。
第二支是1935年7月,由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改编的红5军,军长董振堂。
军长董振堂1937年1月壮烈牺牲,年仅42岁。
六、红6军:
红军历史上有4支红6军,第一支是1929年7月,鄂西长阳红6军。
军长李勋1929年9月牺牲,年仅30岁。
第二支是1930年1月,红军独立2、3、4、5团和游击队组成的赣西南红6军,军长黄公略。
第三支是1930年2月,鄂西独立第1、2纵队改编的红6军。
军长孙德清1932年牺牲,年仅32岁。
第四支是1931年1月,红6军副军长段德昌率红6军一个团返回洪湖,与红2军留下的部分伤员重组洪湖新红6军,军长段德昌。
军长段德昌1933年5月1日牺牲,年仅29岁,后来入选36位军事家。
七、红7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7军,1929年11月,百色起义部队改编为红7军。
军长张云逸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后入选36位军事家。
八、红8军: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8军,第一支是1930年2月,龙州起义部队改编为红8军。
军长俞作豫1930年9月牺牲,年仅29岁。
第二支是1930年4月,鄂东南红军改编的红8军。
军长何长工转为行政工作,1955年未授予军衔。
第三支是1932年3月,由红军独立1师、3师组建的红8军。
代军长李天柱1935年壮烈牺牲,年仅37岁。
九、红9军: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9军:
第一支是1930年3月,闽西游击队改编的红9军。
军长邓毅刚1932年壮烈牺牲,年仅28岁。
第二支是1930年7月,鄂北红军组建的红9军,当时并未设立军部,下辖26师,1932年成立军部。
总指挥张木阡1940年在随枣会战壮烈殉国(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也在此役中牺牲)。
第三支是1933年7月,红12师和地方游击部队改编的红9军。
军长何畏1938年脱离部队,不知所踪,一说1960年病逝。
十、红10军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10军,第一支是1930年7月江西红军独立第1团改编的红10军。
军长周建屏1938年6月殉国,年仅46岁。
第二支是1933年2月,闽浙赣地方游击部队和警卫师改编的红10军。
军长王如痴1935年8月6日,和方志敏一起英勇就义,壮烈牺牲,年仅32岁。
十一、红11军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11军,第一支是1928年7月,黄麻起义部队改编的红11军。
军长吴光浩1929年壮烈牺牲,年仅23岁。
第二支是1930年5月,东江地区红军改编的红11军。
军长古大存转为行政工作,1955年未授予军衔。
第三支是1933年1月,红10军与红31师组成的红一方面军红11军,军长周建屏。
十二、红12军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12军,第一支是鄂东南地区游击队改编的红12军。
军长谢振亚1930年壮烈牺牲。
第二支是1930年5月,闽西游击队改编的红9军组建不久后即改称红12军,除邓子恢调任政委外,军队主要干部基本不变。
第三支是1930年11月闽西红20军、红21军改编的新红12军,代军长贺沉洋,不久,左权任军长。
军长左权1942年5月25日壮烈殉国,年仅37岁,后来入选36位军事家。
十三、红13军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13军,第一支是1930年5月,浙南游击队改编的红13军。
军长胡公冕1932年脱党,1960年病逝,追认党员。
第二支是1931年12月,宁都起义中由国民党26路军改编为红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委,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
26路军73旅改编为红五军团13军,军长董振堂。
十四、红14军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14军,第一支是1930年4月,江苏地区游击队改编的红14军。
军长何昆1930年壮烈牺牲,年仅32岁。
第二支是1931年12月,宁都起义中26路军一部改编为红五军团14军。
军长赵博生1933年1月牺牲,年仅36岁。
十五、红15军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15军,第一支是1930年7月,徐海蚌地区暴动队组成的红15军,但这支红15军很快被打散,番号取消。
军长陈资平1932年被捕叛变,加入中统,1948年策动了蒋介石警卫师起义和江阴要塞守军起义。1949年遇害,追认烈士。
第二支是1930年10月,红8军一部和鄂东、赣东游击队组建的红15军,军长蔡申熙。
军长蔡申熙1932年10月牺牲,年仅26岁,后来入选36位军事家。
第三支是1931年12月,宁都起义中26路军一部改编为红五军团15军。
军长黄中岳1934年10月牺牲,年仅30岁。
十六、红16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16军,1930年7月,湘鄂赣边区独立师和红5军第一纵队组建的红16军。
军长胡一鸣不久被撤职,副军长孔荷宠接任,1934年1月孔荷宠叛变。
十七、红17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17军,1933年3月,湘鄂赣独立第3师和赣北独立师、河北指挥部组建的红17军。
军长张涛和政委方步舟1933年叛变。
十八、红18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18军,1933年2月,湘鄂赣独立第1、第2师合编为红18军。
军长严图阁1936年11月牺牲,年仅33岁。
十九、红19军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19军,第一支是1930年夏,冀东暴动武装组成冀东红19军,不久,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失败,未成立军部。
第二支是1930年8月,河北省完县暴动武装组成的冀中红19军,军长葛占农。不久,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失败。
军长葛占农下落不明。
第三支是1933年,福建军区第55、第56师,并组成的东南战区红19军,军长由东南战区指挥部司令员叶剑英兼任。
叶剑英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后来入选36位军事家。
二十、红20军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20军,第一支是1930年5月闽西地区游击队组成的闽西红20军,军长胡少海,政委邓子恢。
军长胡少海1930年8月牺牲,年仅32岁。
第二支1930年夏,冀东暴动武装组建的冀东红20军,不久,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失败。
军长张兆丰于这年11月牺牲,年仅40岁。
第三支是1930年7月,赣西南游击队组成的红一军团红20军。
军长曾炳春1932年5月牺牲,年仅30岁。
二十一、红21军
红军历史上有3支红21军,第一支是1930年夏,冀南农民暴动武装组成的冀南红21军,不久,在国民党进攻中失败,未建立军部。
第二支是1930年6月,红4军第4纵队与红12军第1纵队合编的闽西红21军,军长胡少海。
第三支是1932年7月,信丰独立营与赣南独立第3、6师合编的赣南红21军。
军长刘畴西1935年8月6日与方志敏一起就义牺牲,年仅38岁。
二十二、红22军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22军,第一支是1930年6月,赣南游击队合编的红一军团红22军。
军长陈毅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后来入选36位军事家。
第二支是1932年7月,江西军区独立第4、第5师组成新红22军。军长萧克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二十三、红23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23军,1933年3月25日,江西军区第五分区各独立团合编的红23军。
军长刘雄武于1937年春,壮烈牺牲,年仅33岁。
二十四、红24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24军,1931年7月,西北军驻平定地区一部发动武装起义,起义部队改编为红24军。
军长郝光于这年8月牺牲。
二十五、红25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25军,1931年10月鄂豫皖苏区红4军第10、第11、第12师部分部队,组成红四方面军25军,军长旷继勋。
二十六、红26军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26军,第一支是1930年9月冀南地区暴动队改编的冀南红26军,在组建不久,在国民党进攻下失败,未设立军部。
第二支是1932年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的陕甘红26军,当时未设立军部和师部,1933年11月设立红26军42师师部。
师长王吉泰,1934年3月就义牺牲,年仅28岁。
二十七、红27军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27军,第一支是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留在苏区的81团、英山独立团及霍山独立团和霍邱一个营等部组成红27军(红27军下辖79师师长就是开国大将徐海东)。
军长刘士奇1933年牺牲,年仅31岁。
第二支是1935年1月底,陕北独立师改编的红27军,当时未设军部,只辖84师,师长杨琪,政委张达志,参谋长朱子修。
1937年1月,红81师与陕北、关中各一个地方团再扩编为红27军。
军长贺晋年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本可授予上将,由于种种原因仅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唯一一位副兵团级少将,也是军衔最低的首任红军军长)。
二十八、红28军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28军,第一支是1933年1月上旬,由鄂豫皖苏区红25军221团和特务营为基础组成皖西红28军。
军长廖荣坤1933年5月牺牲,年仅30岁。
第二支是1935年12月,由陕北红军和当地游击队组建的陕北红28军。
军长刘志丹1936年4月壮烈牺牲,年仅33岁,后来入选36位军事家。
二十九、红29军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29军,第一支是1933年2月,川陕边游击队改编成川陕红29军。
军长陈浅伦1933年4月就义牺牲,年仅27岁。
第二支是1936年初陕北各地独立营组成的陕北红29军,当时未设立军部。
同年3月,红29军设立军部。
军长肖劲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后来入选36位军事家。
三十、红30军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30军,第一支是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11师和各地独立团改编的川陕红30军。
军长余天云1936年4月牺牲,年仅25岁(政委李先念后来入选36位军事家)。
第二支是1936年4月,陕北地方武装和晋西北游击队合编的陕北红30军。
军长阎红彦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三十一、红31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31军,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73师和任玮璋起义部队、各地独立团合编为红31军。
军长王树声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后来入选36位军事家。
三十二、红32军
红军历史上有2支红32军,第一支是1932年9月由吉林省磐石、海龙县农民武装组成的东北红32军,当时未设立军部,曾由李红光、孟洁民、杨靖宇领导,后改编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
东北红32军是最早抗日的红军。
第二支是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红一方面军第9军团改称红32军。
军长罗炳辉1946年6月牺牲,年仅49岁,后来入选36位军事家。
三十三、红33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33军,1933年11月,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红33军。
军长王维舟1955年未授衔。
(注:1932年10月1,黑龙江汤原曾成立红33军,但这支部队不在红军正式番号内,1933年11月,部队改称汤源反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
三十四、红34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34军,1933年,升钟寺独立师和原川陕军区的几个独立师组成红34军,下辖红2师、3师、4师,5师,2师(师长丁武选),3师(师长徐长勋),4师(师长吴世安),5师(师长袁克福),但是一直未设立军部。
三十五、红35军
红军历史上有1支红35军,1930年10月,赣南各地游击队改编为红35军。
军长罗贵波1955年因为从事外交工作,没有授衔。
结语、
综上所述,在除去空悬和重复担任军长的现象,70个红军总共有55位首任军长,其中有12人参加1955年的开国大授衔。
被授予元帅军衔的有: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陈毅、叶剑英。
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有张云逸,肖劲光、王树声,
被授衔上将军衔的有萧克,阎红彦;
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有贺晋年。
(而在解放军评选的36位军事家中,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陈毅、叶剑英、肖劲光、张云逸,王树声、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左权、罗炳辉、黄公略、刘志丹等16人光荣入选)
其余军长,何长工、古大存、王维舟、罗贵波等人没有参加授衔仪式;何畏、胡公冕、陈资平、张涛等人叛变或脱党;
最令人为之扼腕的是55位红军首任军长,有34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牺牲率高达60%。
这个鲜血淋淋,赫然醒目的数据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成功,为了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一切的直接体现。
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和付出,后人才能安享太平。
PS:
这篇文章整理了很多资料,水平有限,如有疏漏,请多海涵。
其实小编写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告诉各位朋友,新中国的成立有多么的不容易。
为什么很少有被授衔后觉得自己军衔低的开国将军?
因为他们明白,与无数牺牲在战场的战友们相比,他们能从战场活下来,已经是得天之幸;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代表着这些牺牲的战友,一起接受人民的表彰!
军长牺牲率60%,这是世界上任何一支部队所没有经历的。
当年红军将士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和实力百倍于己的强大凶狠的敌人,浴血奋战,终于由弱胜强,一步一步赢得革命的胜利。
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一直战斗到胜利时刻的到来?
我想大家应该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