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间谍”阿贝尔
来自苏联的鲁道夫·阿贝尔是克格勃上校,有“当代王牌间谍”之称。他深通间谍技巧,机智灵活,善于伪装,西方谍报机关称他为“千面人”。他在隐藏自己的间谍身份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一直被作为培乔间谋新手的教材。阿贝尔精通6国语言,其中包括德语、波兰语、希伯来语等。他还在摄影、绘画、音乐和文学等领域造诣颇深。1939年,他潜入被德军占领的波兰,佯装成狂热崇拜纳粹主义的德国侨民,成功地加入德军与纳粹党,还进入了德军最高统帅部情报局,后又随德军来到苏联战场。他为苏联的情报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幸运的是,直到二战结束,他的身份也没有暴露。
1941年,阿贝尔所在的德国部队包围了一支苏军部队。苏军拼死抵抗但寡不敌众。节节败退。突然,战场上出现了奇怪的一幕:苏军集中全部火力,不顾一切地掩护一辆重型坦克突围。德军指挥官施坦因格里茨意识到坦克中肯定有非常重要的人物或文件,立刻选派精兵强将组织突击队,冲上去拦截。然而,在苏军竭力抵抗之下,突击队员一批批倒下了,施坦因格里茨气得大吼大叫。德军很快就击中了坦克。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战场的阿贝尔看到坦克不动了,马上意识到里面的人可能牺牲了。当时正值德军的一批突击队刚退下来,新的突击队尚未组建之际,阿贝尔立即抱起一捆炸药挺身请战:“我要用生命效忠元首!”德军指挥官对他投以赞许的目光,立即批准。他弯着腰前进巧妙地利用苏军的射击死角,躲过密如雨点的子弹,靠近坦克后,飞快地钻进坦克里,里面的人果然全都死了,确实有一包高度机密的文件。他立即烧掉密件,扔下炸药,又迅速跳出。坦克在一片火光中被炸毁了。愤怒的苏军疯狂地向阿贝尔扫射。他身负重伤,醒来时,已躺在德军战地医院里。德军司令对他的英勇行为大加赞赏,奖给他一枚“铁十字”勋章,并将他升任为情报官。
德军司令不知道的是,几乎在得到这枚德国勋章的同时,阿贝尔被克里姆林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并颁发勋章。因为阿贝尔充分利用纳粹党成员的身份,窃取了大量核心机密。其中包括极端机密的盖世太保头子希姆莱的代表同美国间谍头子杜勒斯在瑞士的密谈内容。敌对两国同时为同一个人颁发最高奖赏,这在世界间谍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打入敌营
1902年,俄罗斯人鲁道夫·阿贝尔,生于高加索地区。他从小聪明过人,极富语言天赋。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外科医生,曾经旅居德国和波兰,阿贝尔在三岁时就学会了德语和波兰语。由于其父还经常和一个美国医生往来,于是年幼的阿贝尔又开始学习英语,并在这位美国医生的影响下,考进了一所美国教会办的学校继续学习英语。
除了酷爱学习语言外,阿贝尔还对摄影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感兴趣,尤其在摄影和绘画方面造诣颇深。长大后的阿贝尔,继承了高加索人那种特有的开朗和谦逊。他成了一个相貌堂堂、风流倜傥、人见人爱的小伙子。
23岁时,阿贝尔回到莫斯科,在一所中学里同时教英语、德语和波兰语。他的德语非常地道,如果他不说自己是苏联人,人们可能还以为他是个德国人。后来,他加入了苏联红军,担任军中的无线电技师。
阿贝尔的非凡才能引起了苏联情报部门的注意。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克格勃前身)对他进行了长期的秘密考察,认为他是个难得的谍报人才,于是要求阿贝尔利用自己的语言特长为祖国服务。1927年5月2日,阿贝尔同意了,他进入情报机关接受训练,以便去国外从事间谍工作。从此,他改名为约翰利贝尔(以下都称阿贝尔为利贝尔)。
1939年底,德军入侵波兰以后,一个年轻的“德国人”约翰·利贝尔就从伏尔加地区迁往苏维埃立陶宛共和国首都里加。户口册上写着,他是一个汽车修理工,父母双亡,于是只身一人迁居里加。这样的身世使他更容易得到德国人的认可。
利贝尔到里加后,立即加入了当时的德国少数民族俱乐部。当时盖世太保对每一个新来的德国人都进行审查。他们对利贝尔的印象是“严守纪律、忠贞不二的爱国者”。利贝尔在里加结识了年轻的工程师亨里希·施瓦茨科普夫,两人很快就成了至交。亨里希的父亲鲁道夫·施瓦茨科普夫是某个大学里的位电子学专家,1940年初被人残忍地杀害了,未能查出凶手和杀人动机。几周以后,享里希同里加的一大批德国人得到了苏联当局同意迁居德国的签证他同利贝尔一起乘火车来到德国。
亨里希的叔父维利·施瓦茨科普夫是盖世太保的一个头目。回到德国后,享里希在叔父的帮助下,在党卫军帝国元首保安队里开始担任情报员,而利贝你得到里希的叔父充当保人后,在军事情报部门的一个单位里当司机。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之后,利贝尔的间谍生涯发生了转折。他同集结在波兰的德国军队一起,被派往苏联参战。于是出现了前文写过的一幕。利贝尔的冒险行动一箭双雕,既保护了苏联的重要文件,使其免落敌手,同时也增强了盖世太保对他的信任,使他升了官职。
在此期间,莫斯科方面仔细研究了亨里希的情况。1942年秋天,苏联情报部门把有关亨里希父亲被害的一份档案材料交到了利贝尔手里。原来,亨里希的父亲是被他的兄弟维利·施瓦茨科普夫下令杀死的。当时,维利·施瓦茨科普夫作为盖世太保的上校,想发展他兄弟加入纳粹组织,但鲁道夫不肯参加第五纵队,并且拒绝把苏联边境地区的无线电通讯和电子学的某些重要材料交给他,于是惨遭杀害。亨里希对此毫不知情。杀害自己的兄长后,维利又假惺惺地把侄子亨里希接来,介绍他参加了党卫军帝国元首保安队。
亨里希在与利贝尔闲聊时,曾流露出对德国当权者的不满,甚至表示想为苏联工作。利贝尔当然很高兴,立刻给亨里希安排了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代表”的会晤,其实这个代表就是他自己。在约定的地点和时间两人相遇了,亨里希感到非常意外,利贝尔平心静气地说出暗号“莱茵河”,亨里希立刻回答“伏尔加河”。利贝尔微笑着向他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两人来到一处僻静的地方,利贝尔拿出那份关于他父亲被害的档案材料给他看。
当亨里希了解真相后,气得暴跳如雷,声称要杀死自己的叔父。利贝尔让他冷静下来,示意他不能蛮干,于是亨里希同意听他指挥。就这样,利贝尔在党卫军帝国元首保安队有了自己的内线。
不久之后,两个好朋友在柏林重逢。他们到享里希的住处喝酒聊天,彻夜长谈。那天夜里,亨里希大吐真言,一方面是在酒精的刺激下,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利贝尔的信任。他除了透露一些特别重要的情报外,还以轻蔑的态度谈到希特勒的歇斯底里和不光彩的私生活。他对德国政权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利贝尔一边密切地注意着亨里希的变化,一边不时地让自己间谍网里的那些有反希特勒情绪的年轻德国官员多同他接触,以施加影响。
1943年秋天,党卫军头子希姆莱的副手、党卫军准将瓦尔特·施伦堡向军事谍报局要一个军官归他个人支配,条件是年轻、有才干、精通几国语言而又谦逊稳重。当然,最重要的是此人必须是“纯雅利安人、对元首绝对忠诚并且是经过考验的纳粹党员”,不能有任何亲人,并且是一个受过训练的情报人员。
利贝尔完全符合这些条件,因此被选中了。上级告诉他这件事时,利贝尔心里乐开了花,但是他故意显得不太高兴,好像他不愿意离开目前这个地方。上级告诉他,这对于他的前程来说是一件好事,施伦堡准将是第三帝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海外政治情报处主要负责人,德国的整个情报网都在他手里。
约翰·利贝尔向莫斯科总部报告了自己的新职务后,他只收到一份简短的回电:“注意!约翰·利贝尔,现在你才开始你的第二次生命。”当了施伦堡的副官之后,利贝尔的军衔将连升两级,成为党卫军中校。他知道,这次是去敌人的老巢,他将得到更重要的情报,同时也将面临真正的考验。
在以后的日子里,利贝尔的间谍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制止“旋风”计划
1944年初夏,德国陆军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就联合情报部门制订了一个旋风”计划,目的是派出人马到苏联纵深后方进行秘密破坏活动。他们先在喀尔巴阡山地区建立了一个据点,集合了一支由30人组成的战斗小组。这个战斗小组正在等着空投下来的德军指挥官施瓦茨堡上尉。
一天,施伦堡给利贝尔打了一个电话,要他当晚到负责国外军事活动的特别作战部报到。该部由马尔策和克莱茨领导。当天夜里,利贝尔就赶到特别作战部。马尔策要他到柏林的前一站——措森火车站去迎接施瓦茨堡上尉。克莱茨告诉他,施瓦茨堡上尉不久将被派到俄国后方去执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要好好接待。
利贝尔开着辆小货车直奔措森车站。他赶到车站时,列车刚刚进站,就遭到盟军飞机的袭炸。利贝尔赶紧奔向4号车厢,见到一个身穿国防军上尉制服的人,手里拿着一只很大的黑皮包,他断定此人就是他要接的施瓦茨堡上尉利贝尔悄声对他说:“旋风!”那个人一听立刻站起身来,跟着利贝尔下了火车,直奔小货车。
离开轰炸区后,利贝尔把车停下来,想看看坐在车后面的上尉怎么样了可当他打开小货车后门时,发现上尉已经被弹片打死了!利贝尔立即打电话给马尔策,他并没有说施瓦茨堡上尉已经死了,而是说措森站遭到轰炸,施瓦茨堡不在那里。马尔策等人惊慌失措,因为施瓦茨堡的皮包里有“旋风一南方”行动计划,而他们那里没有人认识施瓦茨堡,也没有他的照片,这给寻找上尉带来很大的困难。
利贝尔打算好好利用这个施瓦茨堡上尉,破坏“旋风一南方”行动计划。他开始紧张地谋划。他开着小货车,来到市郊的一幢房子旁边。房子的主人是米歇尔,他是利贝尔从事情报工作的助手。
利贝尔和米歇尔立刻开始研究黑皮包里的“旋风一南方”计划。原来德军准备让一个破坏小组作为战俘混在苏军战俘队伍中。施瓦茨堡是这个小组的指挥官,但他佯装成押送战俘的苏军军官。皮包里还装有苏军中尉服装和伪造的公务证,上面的名字是维利斯·杜蒂斯,此外,还有其他证件及地图,地图上有破坏小组的行军路线和准备在沿途破坏的铁路、桥梁的标记。
利贝尔灵机一动,决定由米歇尔冒充施瓦茨堡上尉空投到苏联境内,任务是找到这个破坏小组,然后与苏联境内安全部门配合,把这个行动小组一网打尽。
二人磋商之后,把施瓦茨堡的尸体扔到轰炸现场,然后利贝尔匆匆赶回去向克莱茨和马尔策汇报。利贝尔向他们讲述了盟军轰炸的情况后说,他认为,在混乱中,施瓦茨堡上尉没有等接他的人到达就自行到柏林来了,因此建议在市里各餐馆旅店寻找。利贝尔和克莱茨开车在柏林马路上足足转了一个小时,最后在“大熊”歌舞餐馆门口停下。在那里他们找到了由米歇尔扮演的施瓦茨堡上尉。
“施瓦茨堡上尉”和他们接上头之后很高兴,他诉说了措森车站轰炸时他逃离的情况。原来他搭上一辆卡车,这辆车是属于“大熊”餐馆的,四此他来到这里。克莱茨告诉他,行动计划有改变,他必须立即离开餐馆,并让他和利贝尔去领装备。克莱茨则打电话给马尔策,约定两小时后在机场见面。在机场上,马尔策上校和克莱茨与“施瓦茨堡”见面,并送这位“旋风一南方”小组指挥官进入机舱,飞机很快在东方消失。
此时,利贝尔的另一个助手卡尔正在给莫斯科发报,报告他们截获的“旋风一南方”行动计划内容,并告诉总部行动将在明天开始。同时,在苏联大后方的喀尔巴阡山麓,德国军事谍报局破坏小组的米科拉·斯克利亚尼也接通了自己的无线电台,站在他身旁的临时负责人克里格尔中尉口授说:“我们准备迎接指挥军官。一切准备就绪。”
在返回的路上,克莱茨说起,现在在喀尔巴阡山的暂时领导“旋风一南方”行动小组的克里格尔中尉认识施瓦茨堡。利贝尔听后,心里一紧,如果克里格尔一看来人不是施瓦茨堡,米歇尔的处境就很危险。利贝尔迅速思考如何补救。
这时,在俄罗斯喀尔巴阡山的一个偏僻的小村里,德国的破坏小组收到柏林发来的无线电信号,得知上尉乘的飞机即将抵达。克里格尔中尉正在农村的间房子里等候施瓦茨堡的到达。无线电报务员斯克利亚尼钻进通向这个小村庄的一条小路旁的丛林,等待上尉的出现。突然在丛林之间,沿着小路走来个身穿苏军制服的人,背上背着一只挎包。
那个戴着苏军中尉肩章的军官看见了斯克利亚尼,就停下来。他笑着问道:“小伙子,你是否知道,看林人谢苗·马卡罗维奇住在哪里?”米科拉·斯克利亚尼心中一喜,这是暗号!他立刻回答说:“谢苗·马卡罗维奇去里沃夫了,3天以后才能回来。你好,施瓦茨堡先生,我叫伊万,克里格尔中尉正在等你。”
“你怎么知道我叫什么?”
“中尉说他认识你,你们曾经一起打过仗。”
米歇尔站住了,他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化名为“伊万”的小伙子。
“好。我会让中尉感到意外的。”米歇尔微笑着说。
他们来到村庄,一走进屋里就看见克里格尔中尉。克里格尔惊讶得张大嘴巴,因为站在他面前的是冒充施瓦茨堡的陌生人,他迅速操起一支自动步枪,嚷了起来:“这个人不是施瓦茨堡!伊万,你把什么人带来了。
米歇尔毫无惧色,笑了笑:“我当然不是施瓦茨堡上尉。这是总部的决定柏林怀疑俄国人把小组成员抓走了,安插了自己的人。如果你把我看成施瓦茨堡,就像你的报务员把我看错那样,那就证明…”
克里格尔犹豫着地放下自动步枪,米歇尔要求把指挥权转交给他。然而,克里格尔仔细察看了米歇尔的有关证件后,还是不愿意相信这个陌生人,他冲着斯克利亚尼说:“伊万,你立即去问问总部。”随后,他转向米歇尔,嚷道“总部回答之前,你休想活着离开这里……”
米歇尔故作镇静,其实他心想如果柏林来电对他不利,他就准备拼死一搏了,但他相信利贝尔肯定会想尽办法挽救他的。这时,在柏林,课报局值班报务员托斯克正在机器旁值班,利贝尔已经陪着他值了6个小时的班。
托斯克突然听到“旋风”的呼叫,他对利贝尔说:““旋风一南方’出现了,你准备记录。”报务员口授说:“‘旋风一南方’请求证实行动有否改变。是否该把指挥权交给新来者?”利贝尔拿起他篡改的电报稿走到隔壁房间,对马尔策上校说:“旋风一南方’出现了。”马尔策把电文看了两遍,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利贝尔说话了:“上校先生,事情其实很简单。施瓦茨堡在路上曾跟我说过,他同克里格尔中尉的关系不是很好。因此,克里格尔不愿意把指挥权交给施瓦茨堡。”“噢,原来如此!记下回报:全部权力转小组新指挥官,立即开始行动,并随时报告执行情况。”
半小时后,“旋风”又发来一份电报:“‘旋风’已行动。第一份战报将于清晨发出。”利贝尔把电报交给马尔策,同时说:“看来克里格尔中尉妥协了。”
与此同时,喀尔巴阡山地区内务人民委员部反情报部门负责人麦尔尼钦科少校得到苏军比斯特罗夫将军的一道命令,要他在晚上18点以前消灭“旋风南方”小组,而把小组指挥官、由米歇尔扮演的杜蒂斯中尉带到他那里。
麦尔尼钦科少校带领部队做好埋伏后,从望远镜里远远看到,在通往前线的一条公路上,有一小队德军俘虏正沿着公路走着。队伍后面走着一位身穿内务人民委员部制服的中尉,他旁边是一名手持自动步枪的排长。在他们后面有一辆蒙着篷布的大卡车。
麦尔尼钦科看见这支队伍后,示意队伍停下来。他大声嚷道:“队伍指挥官,出列!”中尉跑步过来敬礼:“我是杜蒂斯中尉!”“请出示证件!”“杜蒂斯中尉”从挎包里拿出证件。少校看完证件,把证件还给中尉,接着走向大车。
中尉要排长带队伍先走。此时少校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烟,递给中尉一支香烟。中尉接过了香烟,但是没有点燃,而是放进了口袋。中尉对少校悄悄地说:“西南方向,离村庄5公里。报务员在山洞里。而在村里……少校同志,祝你一路平安!”他没把话讲完,因为他看见克里格尔正向他们走来。
“中尉,也祝你成功!”二人只得挥手告别,双方继续赶路。米歇尔故意一个人走在队伍的末尾,他拿出少校给他的那支香烟,悄悄打开,找到一张字条:计划在4公里处逮捕这批人。米歇尔把纸条放回口袋。
克里格尔在队伍前面急匆匆地走着。从地图上判断,很快就要到隧道了按计划,他们应当在那里留下第一批破坏小组,把隧道炸毁,使交通起码中断10天时间,然后趁苏联情报部门在这个地区展开调査时,再趁机炸断横跨德聂斯特河的大桥。
与此同时,麦尔尼钦科少校正领着切尔尼科夫少尉和洛巴诺夫军士来到藏着米科拉·斯克利亚尼和无线电台的那个小村庄,他们拨开一个山洞进口附近的矮树丛,看到了米科拉·斯克利亚尼。他举着一支自动步枪,用发抖的声音喊:“是谁?我要开枪了?
没等他说完,洛巴诺夫军士两手拿着一块篷布从背后向他扑去。这时,少校也跨过矮树丛,一下子把他手中的自动步枪击落。切尔尼科夫冲进山洞,从里面搜出一只背囊,里面有一部无线电台。但是,当麦尔尼钦科少校和他的随行人员走回村里时,却没有找到他们的汽车。在一家农户的门槛边上,他们发现一个人躺在地上,被打死了。
被抓住的德国报务员斯克利亚尼招认说是罗金什托克中尉干的,他奉命留在这里负责联络。这时罗金什托克开着劫来的汽车刚刚追赶上行军路上的破坏小组。他从汽车里跳出来,向米歇尔说:“有人出卖了我们!”破坏分子们听后乱成一团。
米歇尔看见从西边的矮树丛里出现了一排手持自动步枪的苏联士兵,重机枪正对着这批人。于是,米歇尔冲着罗金什托克嚷了一声:“你这个叛徒!”掏出手枪,一枪将他打死,然后转向其他破坏小组的成员:“谁都不许动!别乱!”这一伙装成俘虏的破坏分子真的被俘虏了。